孝棒和孝燈
喪禮中孝男和孫子腰間會繫上短棍孝棒,而女性眷屬則腰間會綁上紅色小燈籠,稱為孝燈,孝燈分為女兒燈跟媳婦燈,火葬土葬都可用。
孝棒
現代喪禮孝燈跟孝棒已很少見,孝棒又名孝杖、哭喪棒,是傳統喪禮重要的道具。
一是據說古代交通不便,若家裡有喪事,孝子報喪需長途跋涉,有時還可能要翻山越嶺,報喪的孝子拿著棍子或竹棒以方便行走。另一說是孝子因喪親悲痛,跪地時作為扶身之物。孝棒的外形採上圓外方的樣式,因為古時有天圓地方之說,目前台灣的孝棒已縮短為一尺二寸,由實用物演變成為象徵性物品,作為形式繫於孝子腰間。
有些地區孝男的孝棒頂端是紅布上綁上麻布,代表長孫的孝棒是紅布上綁上苧布;但有的地方孝男的孝棒是,自外而內綁上麻、苧、藍、黃、紅五色布,代表長孫的孝棒是自外而內,綁上紅、藍、黃、紅四色布。
孝燈
喪家女兒及媳婦會在孝服腰間繫一個紅色小燈籠,女兒燈是圓胖型,因為是自己家的女兒,百般照顧,自然較為圓潤。媳婦燈是瘦長型,象徵媳婦嫁進夫家,刻苦耐勞,自然較為精瘦。出殯時會用香將小紅燈戳個洞,代表出丁的意思(因為燈跟丁台語皆為同音,所以有出丁的吉祥之意)
有些人採『泉州習俗』,在返主後,將燈籠掛在靈桌腳,待三年後進行除靈儀式時,一併化掉;現今多會選擇在出殯後,連同孝服、孝誌、孝棒一同化掉,鮮少會出現拿回家中放置的情況。
→ 喪禮習俗(總覽)